零式艦上戰鬥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零式艦上戰鬥機(日語:零式艦上戦闘機),簡稱零戰(零戦、ぜろせん、れいせん、「ゼロ戦」等),編號A6M,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從1940年到1945年的主力艦上戰鬥機,從中國戰場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整個太平洋戰區都可以見到它的蹤影,堪稱日本在二戰時最知名的戰鬥機。
零戰是日本海軍產量最大的戰鬥機。此機由三菱重工業設計,並由三菱重工業與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兩家業者共同生產,總計生產10449架,其中有半數為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生產,不過兩業者的製造技術有所差距。
零式艦上戰鬥機(日語:零式艦上戦闘機),簡稱零戰(零戦、ぜろせん、れいせん、「ゼロ戦」等),編號A6M,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從1940年到1945年的主力艦上戰鬥機,從中國戰場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整個太平洋戰區都可以見到它的蹤影,堪稱日本在二戰時最知名的戰鬥機。
零戰是日本海軍產量最大的戰鬥機。此機由三菱重工業設計,並由三菱重工業與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兩家業者共同生產,總計生產10449架,其中有半數為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生產,不過兩業者的製造技術有所差距。
名稱緣由
此款戰鬥機之所以會取名為「零式」,乃因為當時的軍用飛機是採用日本皇紀的後兩碼來冠名的;而零戰在1940年(昭和15年)正式由日本海軍採用時,該年正好是皇紀2600年,後兩個數字剛好是「00」而取名。同樣以類似方式取名的,還有日本陸軍的百式司令部偵察機。但零戰的水上機種——二式水上戰鬥機在1942年7月加入服役之後,日本海軍便廢除了這種冠名模式(如1942年12月開始服役的J2M戰鬥機,便取名為「雷電」)。
研製
零戰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航空工業的最高水平,也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象徵。1937年5月19日,日本海軍向三菱與中島兩家公司提出一個名為「十二試艦上戰鬥機計畫要求書」的艦上戰鬥機的設計案,準備取代剛剛進入服役的三菱96式(A5M)艦上戰鬥機。當時兩家以「昭和十一年度 航空機種及性能標準」進行設計:
機種●艦上戰鬥機
使用別●航空母艦(基地)
用途●1.攔截敵軍攻擊機襲擊
2.敵偵察機之清除
座位●1
機體特性●速度以及爬升力優於敵軍的高速飛機,可對對方加以攔截;並且機動性可和敵軍戰鬥機空戰的優秀運動性
續航力●普通滿載狀態發動機最大出力可續航1小時
機槍
20mm1-2門●如只裝設1門時必須追加7.7mm機槍2門。攜帶彈藥量20mm機炮1門60發、7.7mm機槍1門300發
通訊能力●電信300浬、電話30浬
實用高度●3,000-5,000公尺
備註
1. 離著艦性能良好,起飛長度在合成風力10m/s時必須在70公尺內
2. 使用副油箱時飛行時間可到6小時以上
3. 可持續改良
4. 必要時可搭載2枚30公斤炸彈
對於戰鬥機續航力的需求,除了滯空時間以外實際要求規格內還有不得短於各種攻擊機的航程的規定,昭和11年時日本海軍對於攻擊機的航程要求:
艦上轟炸機:高度2,000m、巡航速度160海里以上,航程要求800海里以上
艦上攻?機:高度2,000m、巡航速度140海里以上,航程要求500海里以上
陸上攻?機:滿載狀態1300海浬以上
稍後彙整來自於中國戰場的經驗和需求,這架戰機的設計需求修改為:
最大空速:270節(高度4000米)(311 km/h,13125英尺)。
爬升率:爬升到3000公尺(9840英尺)高度花費9分30秒。
滯空時間:正常出力下可以維持1.5到2小時,經濟巡航速率下攜帶副油箱為6至8小時。
武裝:兩門20毫米機砲,兩挺7.7毫米機槍,並且能夠攜帶兩枚60公斤(123磅)炸彈。
航電設備:各種無線電設備,包括定向設備。
起飛距離:在17節頂頭風下必須少於70公尺。
機動性能必須和96式(A5M)艦上戰鬥機同級
由於這個需求過於嚴苛,尤其是必須兼顧8小時1300海浬以上的續航力與飛機機動性這兩項互相衝突的指標,中島公司在設計階段放棄競標,而三菱公司單獨進行設計。第一架原型機於1939年3月組裝完畢,4月1日於岐阜縣之陸軍各務原機場進行首次試飛成功,1940年7月開始編入日本海軍服役。
生產次型
基礎型號
此款戰鬥機之所以會取名為「零式」,乃因為當時的軍用飛機是採用日本皇紀的後兩碼來冠名的;而零戰在1940年(昭和15年)正式由日本海軍採用時,該年正好是皇紀2600年,後兩個數字剛好是「00」而取名。同樣以類似方式取名的,還有日本陸軍的百式司令部偵察機。但零戰的水上機種——二式水上戰鬥機在1942年7月加入服役之後,日本海軍便廢除了這種冠名模式(如1942年12月開始服役的J2M戰鬥機,便取名為「雷電」)。
研製
零戰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航空工業的最高水平,也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象徵。1937年5月19日,日本海軍向三菱與中島兩家公司提出一個名為「十二試艦上戰鬥機計畫要求書」的艦上戰鬥機的設計案,準備取代剛剛進入服役的三菱96式(A5M)艦上戰鬥機。當時兩家以「昭和十一年度 航空機種及性能標準」進行設計:
機種●艦上戰鬥機
使用別●航空母艦(基地)
用途●1.攔截敵軍攻擊機襲擊
2.敵偵察機之清除
座位●1
機體特性●速度以及爬升力優於敵軍的高速飛機,可對對方加以攔截;並且機動性可和敵軍戰鬥機空戰的優秀運動性
續航力●普通滿載狀態發動機最大出力可續航1小時
機槍
20mm1-2門●如只裝設1門時必須追加7.7mm機槍2門。攜帶彈藥量20mm機炮1門60發、7.7mm機槍1門300發
通訊能力●電信300浬、電話30浬
實用高度●3,000-5,000公尺
備註
1. 離著艦性能良好,起飛長度在合成風力10m/s時必須在70公尺內
2. 使用副油箱時飛行時間可到6小時以上
3. 可持續改良
4. 必要時可搭載2枚30公斤炸彈
對於戰鬥機續航力的需求,除了滯空時間以外實際要求規格內還有不得短於各種攻擊機的航程的規定,昭和11年時日本海軍對於攻擊機的航程要求:
艦上轟炸機:高度2,000m、巡航速度160海里以上,航程要求800海里以上
艦上攻?機:高度2,000m、巡航速度140海里以上,航程要求500海里以上
陸上攻?機:滿載狀態1300海浬以上
稍後彙整來自於中國戰場的經驗和需求,這架戰機的設計需求修改為:
最大空速:270節(高度4000米)(311 km/h,13125英尺)。
爬升率:爬升到3000公尺(9840英尺)高度花費9分30秒。
滯空時間:正常出力下可以維持1.5到2小時,經濟巡航速率下攜帶副油箱為6至8小時。
武裝:兩門20毫米機砲,兩挺7.7毫米機槍,並且能夠攜帶兩枚60公斤(123磅)炸彈。
航電設備:各種無線電設備,包括定向設備。
起飛距離:在17節頂頭風下必須少於70公尺。
機動性能必須和96式(A5M)艦上戰鬥機同級
由於這個需求過於嚴苛,尤其是必須兼顧8小時1300海浬以上的續航力與飛機機動性這兩項互相衝突的指標,中島公司在設計階段放棄競標,而三菱公司單獨進行設計。第一架原型機於1939年3月組裝完畢,4月1日於岐阜縣之陸軍各務原機場進行首次試飛成功,1940年7月開始編入日本海軍服役。
生產次型
基礎型號
零戰主要的生產次型有:
零戰21型(A6M2)
零戰既然是一種在空母上操作的飛機,那麼在空母上運作的便利性就是設計時必須考慮的要項之一。可是日本空母的飛行甲板升降機只剛好容的下零戰一一型的主翼,一旦位置稍有偏差,在運送過程中,翼尖非常容易和艦內結構發生碰撞而造成意外。為解決此一問題,崛越乃將主翼翼尖重新設計成能以人力向上折起50公分的形式,好方便艦上運作。此種改良型稱為零戰二一型。
零戰21型(A6M2)
零戰既然是一種在空母上操作的飛機,那麼在空母上運作的便利性就是設計時必須考慮的要項之一。可是日本空母的飛行甲板升降機只剛好容的下零戰一一型的主翼,一旦位置稍有偏差,在運送過程中,翼尖非常容易和艦內結構發生碰撞而造成意外。為解決此一問題,崛越乃將主翼翼尖重新設計成能以人力向上折起50公分的形式,好方便艦上運作。此種改良型稱為零戰二一型。
註1:主翼外板增厚之後的數據。剛開始量產時之機型同高度最高速度509.3km/h。
註2:後期生產型彈鼓增加到100發
零戰22型(A6M3)
基礎為三二型,但換成二一型的主翼。
零戰32型(A6M3)
換取了角型機翼,以獲取高速性能,但續航力卻降低。
零戰52型(A6M5)
由於原本預定取代零戰的後繼機烈風在發動機問題上持續無法解決開發進度嚴重落後;此致命的問題使得烈風無法順利在1943年開始量產取代零戰成為新一代的海軍艦載機主力機種,在美軍持續換裝新型戰機的同時日本海軍使用之零戰21、22、32型性能已經開始顯得落伍,在新型機遲遲下不來的情形下海軍繼續進行零戰的改良,成果即為零戰52型。
零戰52型採納了以往作戰之經驗,強化機身結構以及加裝了防彈裝甲以及自封油箱並換裝了新型20mm機砲,在火力以及後勤上皆有稍作改善;由於換裝了出力較大的發動機因此在空重增加的零戰52型測試上飛行數據上並沒有比以往的零戰低劣,但是設計者堀越二郎與日軍空戰王牌?井三郎的證詞得知因為結構變更的緣故零戰52型在飛行操作的平衡度上比零戰21型來的差勁,因此日後一直有「零戰52型遜於21型」之說法。
此改良型於1943年8月試飛成功,並快速量產投入當時重建的日軍航艦部隊,但是在馬里亞納海戰證實了此型機種的改良幅度不足以應付當時美軍航艦上配發之新型F6F地獄貓戰鬥機,機體的不足加上駕駛員技術的不良,使得此型機種從出場開始即告落伍;雖然在產量上居零戰系列之冠,但大多數最後作為自殺攻擊之用。
註2:後期生產型彈鼓增加到100發
零戰22型(A6M3)
基礎為三二型,但換成二一型的主翼。
零戰32型(A6M3)
換取了角型機翼,以獲取高速性能,但續航力卻降低。
零戰52型(A6M5)
由於原本預定取代零戰的後繼機烈風在發動機問題上持續無法解決開發進度嚴重落後;此致命的問題使得烈風無法順利在1943年開始量產取代零戰成為新一代的海軍艦載機主力機種,在美軍持續換裝新型戰機的同時日本海軍使用之零戰21、22、32型性能已經開始顯得落伍,在新型機遲遲下不來的情形下海軍繼續進行零戰的改良,成果即為零戰52型。
零戰52型採納了以往作戰之經驗,強化機身結構以及加裝了防彈裝甲以及自封油箱並換裝了新型20mm機砲,在火力以及後勤上皆有稍作改善;由於換裝了出力較大的發動機因此在空重增加的零戰52型測試上飛行數據上並沒有比以往的零戰低劣,但是設計者堀越二郎與日軍空戰王牌?井三郎的證詞得知因為結構變更的緣故零戰52型在飛行操作的平衡度上比零戰21型來的差勁,因此日後一直有「零戰52型遜於21型」之說法。
此改良型於1943年8月試飛成功,並快速量產投入當時重建的日軍航艦部隊,但是在馬里亞納海戰證實了此型機種的改良幅度不足以應付當時美軍航艦上配發之新型F6F地獄貓戰鬥機,機體的不足加上駕駛員技術的不良,使得此型機種從出場開始即告落伍;雖然在產量上居零戰系列之冠,但大多數最後作為自殺攻擊之用。
衍生型號
除了一般艦載機款式以外,為了應付東南亞戰場無法取得足夠的前線野戰機場(日軍工兵部隊建設機場速度過慢)因此海軍將零戰安裝浮筒充當水上戰機使用,這款衍生型稱為二式水上戰鬥機;另外日本本土也有為了訓練零戰駕駛員而製造出的雙座型零戰(零式練習戰鬥機)。
除了量產型以外,戰爭末型因為新型機不足因此零戰也有被前線部隊做野戰修改以應付前線需求的狀況。例如在機身內安裝一門20公釐傾斜式機砲的零式夜間戰鬥機(零夜戰);另外也有測試在翼上裝載30mm機炮的測試款,但這款測試戰機並未參加實戰。
改良型號
1943年,橫須賀第一海軍航空技術廠曾將渦輪增壓是裝在兩架A6M2身上,並取名為A6M4,但後來由於一連串的失敗後,計畫不了了之。三菱之後多次向海軍要求馬力更加強大的發動機,而這個發動機即是金星六二型,擁有1500馬力,編號定為A6M8c,但就在開始進行生產計劃時,日本當局宣布投降。
零戰的優勢與弱點
零戰武裝彈道對比
除了一般艦載機款式以外,為了應付東南亞戰場無法取得足夠的前線野戰機場(日軍工兵部隊建設機場速度過慢)因此海軍將零戰安裝浮筒充當水上戰機使用,這款衍生型稱為二式水上戰鬥機;另外日本本土也有為了訓練零戰駕駛員而製造出的雙座型零戰(零式練習戰鬥機)。
除了量產型以外,戰爭末型因為新型機不足因此零戰也有被前線部隊做野戰修改以應付前線需求的狀況。例如在機身內安裝一門20公釐傾斜式機砲的零式夜間戰鬥機(零夜戰);另外也有測試在翼上裝載30mm機炮的測試款,但這款測試戰機並未參加實戰。
改良型號
1943年,橫須賀第一海軍航空技術廠曾將渦輪增壓是裝在兩架A6M2身上,並取名為A6M4,但後來由於一連串的失敗後,計畫不了了之。三菱之後多次向海軍要求馬力更加強大的發動機,而這個發動機即是金星六二型,擁有1500馬力,編號定為A6M8c,但就在開始進行生產計劃時,日本當局宣布投降。
零戰的優勢與弱點
零戰武裝彈道對比
零戰曾經在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產生所謂的零戰神話,被視為不可能擊敗的無敵戰機。這個神話造成來自幾種不同的因素。
西方國家當時普遍不相信一個東方國家造的戰鬥機性能可以達到一個超過他們想像的水準。
有關零戰的性能情報未受到重視。
初期與零戰遭遇的時候,飛行員普遍使用錯誤戰術以及受到經驗不足的影響。
戰爭初期日本海軍航空隊飛行員訓練紮實。
根據美軍公文書戰爭初期的零戰與美軍戰鬥機的撃落比被撃落比率(Kill Ratio)示1:6
零戰主要的優勢包含:
非常低的翼負荷,成就零戰極為優異的水平面迴轉能力。
優異的水平面迴轉能力,令盟國飛行員很難從後緊貼零式的航道;相反,零式在這方面的優異能力令零式在初期的近距離空戰中經常處於優勢。
比同時期戰機遠的航程。
中高度以下良好的爬升率。
零戰在作戰中表現出來的主要弱點有:
因為設計上要求低翼負荷,飛機重量必須刻意的降低,導致結構強度不足以適應高速下大幅度動作產生的應力,2號原型機便因超速俯衝翼樑與主翼外板無法承受負荷導致結構解體的情形,這問題在量產機上仍有相同狀況。雖然日軍很早就知道問題,也試圖對機體結構進行強化修改,然而零戰與西方國家戰機相比高速俯衝弱於對手的問題從一開始就沒有實際上解決過,結構強度不足同時也導致飛機承受戰損的能力不高。
日本的發動機技術不如其他航空先進國家,使得零戰的性能必須以降低機體重量來達到,惡化前一點提到的結構強度問題。
零戰的控制面在高速下很難改變角度,導致運動性能嚴重降低,這個情況從大約220英里/時的空速開始出現,超過300英里/時的空速下,操縱桿需要施加非常大的力量方能移動,運動性能比起同速度或是更高速度範圍下的新一代英美戰機要差。
零戰的99式20毫米機砲的砲口初速不高,彈道彎曲,實際上射程比美國的0.50英吋機槍還低,加上彈藥數量少,對經驗較少的一般飛行員來說效果不佳。而7.7毫米機槍無法穿透許多戰機的裝甲板
到了戰爭後期,美國已找出抗衡零式的戰法,以打帶跑的方式取代纏鬥,讓俯衝速度不佳的零戰無法與抗衡
西方國家當時普遍不相信一個東方國家造的戰鬥機性能可以達到一個超過他們想像的水準。
有關零戰的性能情報未受到重視。
初期與零戰遭遇的時候,飛行員普遍使用錯誤戰術以及受到經驗不足的影響。
戰爭初期日本海軍航空隊飛行員訓練紮實。
根據美軍公文書戰爭初期的零戰與美軍戰鬥機的撃落比被撃落比率(Kill Ratio)示1:6
零戰主要的優勢包含:
非常低的翼負荷,成就零戰極為優異的水平面迴轉能力。
優異的水平面迴轉能力,令盟國飛行員很難從後緊貼零式的航道;相反,零式在這方面的優異能力令零式在初期的近距離空戰中經常處於優勢。
比同時期戰機遠的航程。
中高度以下良好的爬升率。
零戰在作戰中表現出來的主要弱點有:
因為設計上要求低翼負荷,飛機重量必須刻意的降低,導致結構強度不足以適應高速下大幅度動作產生的應力,2號原型機便因超速俯衝翼樑與主翼外板無法承受負荷導致結構解體的情形,這問題在量產機上仍有相同狀況。雖然日軍很早就知道問題,也試圖對機體結構進行強化修改,然而零戰與西方國家戰機相比高速俯衝弱於對手的問題從一開始就沒有實際上解決過,結構強度不足同時也導致飛機承受戰損的能力不高。
日本的發動機技術不如其他航空先進國家,使得零戰的性能必須以降低機體重量來達到,惡化前一點提到的結構強度問題。
零戰的控制面在高速下很難改變角度,導致運動性能嚴重降低,這個情況從大約220英里/時的空速開始出現,超過300英里/時的空速下,操縱桿需要施加非常大的力量方能移動,運動性能比起同速度或是更高速度範圍下的新一代英美戰機要差。
零戰的99式20毫米機砲的砲口初速不高,彈道彎曲,實際上射程比美國的0.50英吋機槍還低,加上彈藥數量少,對經驗較少的一般飛行員來說效果不佳。而7.7毫米機槍無法穿透許多戰機的裝甲板
到了戰爭後期,美國已找出抗衡零式的戰法,以打帶跑的方式取代纏鬥,讓俯衝速度不佳的零戰無法與抗衡
零式3D還原圖
神風自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