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馬其諾防線~下~碉堡、碉堡地下

馬奇諾防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奇諾防線(英語:Maginot Line,法語:Ligne Maginot,德語:Maginot-Linie)其名稱來自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馬奇諾(1877~1932)從1929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1930、1940年代貨幣)。防線主體有數百公里,主要部份在法國東部的蒂永維爾Thionville。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軍方開始研究如何防禦德國和義大利入侵。1930年,上臺伊始的法國國防部長馬其諾,將由其前任綜合了法國福煦、貝當和曉夫勒三位元帥爭論多年的防禦計劃交由議會討論,獲得90%以上的多數通過,並在此後的十年中在法德和法意邊境建造了一係列防禦工事,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馬其諾防線」。

馬其諾防線曾被認為是「固若金湯」的。位於法國東方所設的防禦工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地上堡壘林立,地下築有堅固工事,內部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和各種生活設施等。較大的碉堡底下還有地下鐵路、隧道公路相連。由於造價昂貴,所以僅防禦法德邊境,至於荷蘭則由英法聯軍作後援。

在一戰中通過防禦戰打敗德軍的法國人對馬其諾防線推崇備至,甚至認為它給法國帶來的庇佑就像英吉利海峽給英國帶來的庇佑一樣。一戰英雄貝當元帥在視察完馬其諾防線後曾說:「這一扇形地區沒有危險。」然而法國人卻忽略了馬其諾防線給他們帶來的心理上的危險,在這種普遍的虛假安全感的籠罩下,一旦防禦工事被突破,法國軍隊的戰鬥力也會隨之崩潰,絲毫不可能組織起野外機動戰的可能。



在弗蒙特要塞,最讓人驚嘆的是法國人修造的全鋼制的地面堡壘,每個直徑在1.5米到2米之間,全部用厚達數厘米的鋼板製成。這樣的鋼制堡壘分布在要塞方圓數十米的區域或直接布置在要塞塞頂,宛如一個個釘在馬其諾防線裏的楔子。除了這些鋼制堡壘,要塞其他的軍用設施也都被堅固的甲胄包裹著:設置在地面15米以上的觀察哨是用帶孔的鋼板製成的;大炮一半被嵌在地下工事裏,只留有炮筒的部分露在外面;彈藥庫放置在底下隧道裏,厚厚的鐵門把守在入口處……這可能是要塞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一點,當年躲在裡面的弗洛裏安‧皮頓肯定從來就沒擔心這樣的防線會被德國人攻破,而如今他的墓地就靜靜地躺在這裡,從這裡站起來並繼續向前挺進的卻是德國人。

由於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易運動作戰,所以法軍沒有多加防備,這個登峰造極的防禦工事並沒能在二戰中擋住德國法西斯裝甲化、摩托化的部隊,但萬萬沒有想到德軍會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軍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聯合荷蘭德軍將聯軍圍困在敦克爾克。而馬奇諾防線也因為德軍襲擊其背部而失去作用。1940年5月10日,法國還依然是凡爾賽和約的勝利者,可一個星期之後,它已經成了一個被打敗的束手無策的國家。這種巨大的轉變僅僅源於德軍在戰術上採取的一次小小的機動:繞過馬其諾防線,選擇從色當山區突破,直插到法國人的背後。德軍趁機攀越阿登山區,經比利時繞過馬其諾防線再偷襲阿登高地,很快佔領了法國全境。

5月10日清晨,在從色當到伊爾松80公里的戰線上,德軍大批裝甲部隊包括2000輛坦克和數千輛軍車同時向法國境內突入。德軍只是受到了法國騎兵的輕微抵抗,因為法國人從來就不認為德軍的坦克部隊能夠通過這裡地勢險峻的山區,因此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布防。

11日,德軍的裝甲部隊全線突破了盟軍的防線,隆美爾指揮的第七裝甲師當日下午推進到馬斯河,古德裏安指揮的3個裝甲師也在第二天抵達馬斯河北岸並攻下軍事重鎮色當……此時,在德軍通往巴黎的道路上,已經再也沒有像樣的抵抗工事和力量,而馬其諾防線就像一條被敲碎了七寸的巨蟒一樣,癱軟在法德邊境上變得一文不值。
僅僅一個月後,法國巴黎失陷。被神話般信奉的馬其諾防線最終成了無用的擺設和對戰敗者的諷刺,並在日後成為法國著名的旅遊景點。











































========================================
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時時期蓋出如此龐大滴工程想必也素相當不容易
防線主體長有數百公里實在想不透他們要怎麼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