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M80短劍(Stiletto)

短劍可搭載無人機是其特點之一
2006年2月初下水的美國海軍最新型高速隱形試驗快艇代號M80的『短劍』 (Stiletto),經過一段時間的海試,包括4月18日完成的回轉半徑試驗等,於5月開始正式接受海軍使用性試驗。由於該型艇作為專門輸送特種作戰部隊的新概念裝備,它獨特的雙『M』船體設計、碳纖維材料的使用,以及運載『海豹』突擊隊、無人機等性能,將大大提高美軍特種戰近海輸送和作戰能力。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俄最新出口型MI-28N攻擊直升機

俄軍最新空中坦克逞威:MI-28N超級浩劫
MI-28N是前蘇聯米里設計局研製的單旋翼帶尾槳的全天候專用武裝直升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綽號為“浩劫”(Havoc)。 MI-28N於1980年開始設計,原型機1982年11月首飛,90%的研製工作於1989年6月完成,同期第3架原型機參加了巴黎航展。1992年後大量裝備部隊。正在研製的型別有:海軍水陸兩用突擊運輸型、夜間攻擊型和空-空作戰型。

旋翼系統旋翼有5片槳葉,旋翼系統採用半剛性鉸接式結構,旋翼轉速242轉/分。槳葉具有有彎度的高升力翼型,翼尖前緣後掠,每片槳葉後緣都裝有全翼展調整片。槳葉由玻璃纖維D型翼樑和具有Nomex蜂窩夾芯的Kevlar材料組成。槳葉前緣有鈦合金防蝕條。

槳轂為鈦合金結構。 短翼在機身中部裝有懸臂式短翼,主翼盒結構用輕合金材料製造,前後緣採用複合材料。展弦比較小,短翼上沒有可動翼面。 機身傳統的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機身比較細長。在駕駛艙四周配有完備的鈦合金裝甲。 尾部裝置在垂直安定面端部有小的水平安定面,垂直安定面後掠。尾槳安裝在垂直安定面的右側,最初的3片槳葉尾槳後來由兩副“剪刀”形的兩片獨立尾槳代替(槳葉之間角度分別為35°和145°),美國稱之為“Δ3”尾槳。 

著陸裝置不可收放的後三點式起落架,每一起落架裝有一個機輪。起落架裝有能吸收墜地撞擊能量的減震器。 動力裝置裝兩台克里莫夫設計局TV3-117發動機,功率為2×1640千瓦(2230軸馬力),裝在機身兩側的發動機短艙中。發動機短艙位於機身兩側短翼翼根上方。進氣口裝有導流板,以避免砂石、灰塵和外來物吸入發動機。進氣道防冰採用發動機引氣。內部總油量為1900升。翼下還可吊掛4個外部油箱。 

座艙縱列式前後駕駛艙佈局,前駕駛艙為領航員/射手;正駕駛員在後,座椅為升降座椅。駕駛艙裝有無閃爍的平板防彈玻璃,透明度好。機頭下有上了釉的板,可能是安放微光電視或激光指示器和手控目標尋的器那樣的敏感裝置。 機載設備裝有先進的電子設備,如自動導航系統,晝夜目視系統和火控系統。

T-92 240mm自行榴彈砲

美國試驗產品,將M1 howitzer240毫米牽引式榴彈炮加上M26E3坦克的底盤變為自行,原計劃是用於攻擊日本本土,但隨著戰爭的結束大量訂單被終止,這種價格昂貴的新式武器開發計劃與使用同樣底盤的T-93SP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一樣理所當然的被停止,所以最終沒有裝備部隊。

引擎:福特GAF V-8 500馬力汽油機
速度:24~32公里/小時
行程:80公里(這個確實腿短,「虎王」坦克這樣的短腿好歹也能上120公里)
乘員:8人炮班
自重:66.3噸 (T-93)/63.5噸 (T-92)

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史上最快戰機 比音速快20倍


美國軍方正在研發史上最快的飛機,而且還是無人駕駛飛機.這款戰機HTV-2時速可以達到音速的20倍,它可以在1小時內抵達全球任一地點,今天進行試飛時任務雖然失敗,不過已經讓世人見識到這款美國新一代超級武器的厲害。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腰帶扣~槍

這些武器是上個世紀30年前的納粹德國創造的,時間是在二戰
其中有兩種類型的扣槍 - dvuhstvolnaya四孔(分別為7.65和5.6口徑,)。
當你點擊上部的開關打開,會立即開槍。
其他開關,扣開後仍必須扣動扳機。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空軍] 巨型無人飛艇LEMV P-791

由軍火商Northrop Grumman公司和“Hybrid Air Vehicles (HAV)”公司共同研發出了一種可滯空長達三週的巨型無人飛艇LEMV(Long Endurance Multi-INT Vehicle,長航時多情報飛艇)。LEVM裝備有監視系統,使用氦氣,可在大約6700米高空自主運行長達21天,航速最快可達80節(約合148公里每小時)。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空軍] 零式艦上戰鬥機

零式艦上戰鬥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零式艦上戰鬥機(日語:零式艦上戦闘機),簡稱零戰(零戦、ぜろせん、れいせん、「ゼロ戦」等),編號A6M,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從1940年到1945年的主力艦上戰鬥機,從中國戰場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整個太平洋戰區都可以見到它的蹤影,堪稱日本在二戰時最知名的戰鬥機。
零戰是日本海軍產量最大的戰鬥機。此機由三菱重工業設計,並由三菱重工業與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兩家業者共同生產,總計生產10449架,其中有半數為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生產,不過兩業者的製造技術有所差距。


[海軍] SSGN、SSBN、俄亥俄級核潛艇

俄亥俄級核潛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俄亥俄級核潛艇是美國海軍所使用的一類核動力潛艇。現今,共有18艘俄亥俄級潛艇在美國海軍中服役,其中:
14艘為彈道飛彈核潛艇,每艘均裝備有24枚三叉戟潛射彈道飛彈,故這些潛艇也被稱為「三叉戟」級潛艇,提供美國貫徹「核三位一體」思想的戰略核武器庫的海基力量。

4艘為巡弋飛彈核潛艇,每艘均能夠攜帶多達154枚常規彈頭的戰斧巡弋飛彈。
俄亥俄級潛艇與該級別的頭艦俄亥俄號潛艇 (SSGN-726)同名。其中的14艘「三叉戟」級潛艇總共攜帶了約50%的美國戰略核彈頭,其具體數字則屬於高度機密,無從得知;但是這一數字並未超過各類戰略核武器限制條約的限定數量。儘管在巡航過程中其上的飛彈並未預定目標,但是如有需要,其作戰平台亦能通過安全而不間斷的海上通信鏈路快速鎖定目標。俄亥俄級潛艇是美國海軍建造過的最大型的潛艇,其排水量和體積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俄羅斯的颱風級核潛艇(俄羅斯最新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的潛航排水量大於俄亥俄級潛艇,但是水上排水量則較小)。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馬其諾防線~下~碉堡、碉堡地下

馬奇諾防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奇諾防線(英語:Maginot Line,法語:Ligne Maginot,德語:Maginot-Linie)其名稱來自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馬奇諾(1877~1932)從1929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1930、1940年代貨幣)。防線主體有數百公里,主要部份在法國東部的蒂永維爾Thionville。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軍方開始研究如何防禦德國和義大利入侵。1930年,上臺伊始的法國國防部長馬其諾,將由其前任綜合了法國福煦、貝當和曉夫勒三位元帥爭論多年的防禦計劃交由議會討論,獲得90%以上的多數通過,並在此後的十年中在法德和法意邊境建造了一係列防禦工事,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馬其諾防線」。

馬其諾防線曾被認為是「固若金湯」的。位於法國東方所設的防禦工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地上堡壘林立,地下築有堅固工事,內部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和各種生活設施等。較大的碉堡底下還有地下鐵路、隧道公路相連。由於造價昂貴,所以僅防禦法德邊境,至於荷蘭則由英法聯軍作後援。

在一戰中通過防禦戰打敗德軍的法國人對馬其諾防線推崇備至,甚至認為它給法國帶來的庇佑就像英吉利海峽給英國帶來的庇佑一樣。一戰英雄貝當元帥在視察完馬其諾防線後曾說:「這一扇形地區沒有危險。」然而法國人卻忽略了馬其諾防線給他們帶來的心理上的危險,在這種普遍的虛假安全感的籠罩下,一旦防禦工事被突破,法國軍隊的戰鬥力也會隨之崩潰,絲毫不可能組織起野外機動戰的可能。

馬其諾防線~上~記錄照片、砲座

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軍方開始研究如何防禦德國和義大利入侵。1930年,法國國防部長安德烈·馬其諾 (Andre Maginot),花了十年的時間,在法、德和法、意邊境建造了一係列防禦工事,這就是舉世聞名的 The Maginot Line「馬其諾防線」(Ligne Maginot),防線主體有數百公里,當時的造價即高達五十億法郎。一戰英雄貝當元帥在視察完馬其諾防線後曾說:「這一扇形地區內,沒有危險。」